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預測聯準會將連續降息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迅速轉變對聯準會降息前景的預期,並在週五發布給客戶的新報告中預測,聯準會將連續四次下調 25 個基點的利率。
由邁克爾·蓋彭 (Michael Gapen) 領導的經濟學家團隊表示,週四公布的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 背後的細節實際上相當溫和。 儘管 8 月核心 CPI 環比上漲 0.35%,但他們估算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 (PCE) 環比將僅上漲 0.18%。
摩根士丹利現在預計聯準會將更快降息,但他們對終端利率的預期與此前一致。 這種預期轉變部分歸因於關稅的影響不如預期的那麼大。
重要性: 了解利率的走向對於企業和消費者都至關重要。 利率會影響借貸成本、投資決策和經濟的整體健康狀況。
他們表示:「低於預期的通膨可能讓聯準會更有信心,即使面臨關稅驅動的壓力,通膨預期仍錨定在穩定的範圍內。」
這將使聯準會能夠更關注疲軟的勞動力市場——不僅是就業增長乏力,還包括失業率小幅上升、製造業就業人數下降,以及職位空缺數與失業人數之比降至 1 以下。摩根士丹利團隊現在預計將連續降息四次,高於他們之前的預測三次。
摩根士丹利團隊預計,聯準會在連續四次降息後將暫停行動,以判斷當前利率與中性利率的接近程度,然後將於明年 4 月和 7 月恢復降息。 最終的終端利率目標不變,仍然預計在 2.75% 至 3% 之間。
影響聯準會決策的因素:
- 通膨數據: 聯準會密切關注通膨指標,如 CPI 和 PCE,以指導貨幣政策決策。
- 勞動力市場: 勞動力市場的健康狀況,包括失業率和就業增長,在確定聯準會對利率的立場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全球經濟狀況: 全球經濟事件和發展可能會影響美國經濟並影響聯準會的決策。
摩根士丹利團隊還對報告提出的兩個合理問題給出了答案。
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不直接在 9 月份以 50 個基點的降息開啟新一輪週期? 「因為失業率仍然相對較低,而且聯邦基金利率比去年更接近中性利率 100 個基點。 當政策處於適度限制性區域時,漸進式寬鬆的可能性更高,」他們解釋說。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明年 1 月還要額外降息? 「如果僅降息 75 個基點(即三次 25 個基點的降息),聯邦基金利率仍將略高於聯準會對中性利率上限的估計,」他們回應道。
週四,在 8 月 CPI 數據和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上升的報告發布後,美國 2 年期國債殖利率觸及今年第三低水平。 同時,標準普爾 500 指數創下今年第 24 次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