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的十字路口:檢視法院裁決和潛在的後續步驟
儘管美國上訴法院駁回了前總統唐納·川普的幾項關稅政策,但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些關稅不會發生重大變化,至少在未來幾個月內不會。上週五,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維持了下級法院的判決,多數上訴法官認為,川普援引 1977 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 來為其針對特定國家實施的幾項關稅辯護,此舉已超出其職權範圍。
然而,投資者不應期望美國法院系統在短期內推動川普的關稅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原因包括最高法院的審理流程緩慢、國會可能介入以及其他因素。以下是市場在為後續局勢做準備時需要牢記的幾個關鍵點:
最高法院的裁決可能在六月出爐
被判定無效的關稅將維持至 10 月 14 日,以便最高法院考慮受理此案。據 Semafor 報導,財政部長貝森特週一表示,他計劃起草一份法律意見書,由司法部總檢察長提交,為關稅的合法性辯護,以備最高法院可能就此案作出裁決。
比肯政策顧問公司 (Beacon Policy Advisors) 的高級研究分析師歐文·特德福德 (Owen Tedford) 在報告中稱,最高法院預計將於明年初開庭審理此案,裁決結果可能要到 6 月底才會公佈。川普週二表示,他的政府將於週三請求最高法院加快裁決,並補充說,他認為美股下跌是受上訴法院的關稅裁決影響。
潛在情境與關稅的未來
預測公司盤古政策 (Pangaea Policy) 創辦人泰瑞·海恩斯 (Terry Haines) 認為,最可能出現的兩種情況是:最高法院支持川普使用 IEEPA;或給國會留出足夠時間通過法案,賦予總統所需職權——目前川普所在的共和黨在國會參眾兩院均擁有微弱多數席位。
不過,其他分析師對川普政府在最高法院的前景並不樂觀,儘管最高法院目前由 6 名保守派大法官和 3 名自由派大法官組成(保守派佔多數)。雷蒙德·詹姆斯公司 (Raymond James) 以埃德·米爾斯 (Ed Mills) 為首的分析師團隊表示:「我們認為,該裁決基於最高法院的「重大問題」原則 (major questions doctrine),認定關稅職權「歸屬國會」,這使得川普政府在最高法院面臨一場艱難的鬥爭。」所謂「重大問題」原則,指的是政府機構作出具有重大國家意義的決策時,必須獲得國會的明確授權。
與此同時,包括雷蒙德·詹姆斯團隊在內的眾多分析師強調,川普政府無需依賴 IEEPA,也能實現其想要的關稅政策。米爾斯及其同事在報告中寫道:「儘管最高法院的負面裁決對川普政府是個打擊,但我們要強調,總統還擁有其他多項關稅授權管道。這支持了我們的觀點:流程可能改變,但結果大概率不會有太大不同。」
川普的其他關稅授權選項
那麼,除了 IEEPA,川普還有哪些選擇?雷蒙德·詹姆斯的分析師指出:「第 122 條國際收支關稅 (Section 122 balance-of-payments tariffs) 和第 301 條國家安全關稅 (Section 301 national-security tariffs) 是短期內最可行的選項——前者允許徵收最高 15% 的關稅,有效期 150 天。」他們補充稱,川普政府官員已證實,相關應急計劃正處於積極制定中。
其他選項還包括第 201 條關稅 (Section 201 tariffs) 和第 338 條關稅 (Section 338 tariffs)。特德福德指出,第 201 條關稅最長有效期為 8 年,前 4 年後需重新獲批,且生效 1 年後需逐步降低稅率;第 122 條和第 338 條關稅的最高稅率分別為 15% 和 50%,其中第 122 條關稅若未獲國會延長,有效期僅限 150 天。
特德福德寫道:「不過,與第 301 條和第 201 條關稅相比,第 122 條和第 338 條的優勢在於無需開展調查,這意味著白宮幾乎可以立即用它們替代基於 IEEPA 的關稅。」
法院裁決不影響部分關稅
川普針對進口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鋼鐵和鋁產品的部門性關稅,未受上週五法院裁決影響。川普政府還承諾,將對其他已開展貿易調查的行業徵收關稅,例如進口藥品、電子產品和家具。
退稅的可能性
特德福德表示,隨著川普基於 IEEPA 的關稅再遭打擊,企業已繳納關稅能否獲得退稅的問題正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他寫道,即便不耗時數月,此類退稅流程至少也需要數週時間,且可能成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關稅退稅項目。
雷蒙德·詹姆斯的分析師團隊認為,這將對市場產生影響。他們表示,現有關稅的退稅「可能導致美國國債發行量和收益率攀升」。
結論
總之,儘管最近的法院裁決對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構成挑戰,但美國政府仍有幾種途徑可以維持這些關稅或實施新關稅。投資者和市場參與者應隨時了解最新的法律、政治和經濟發展,以評估對全球貿易和美國經濟的潛在影響。 研究替代貿易策略和供應鏈多元化也有助於企業減輕與持續貿易爭端相關的潛在風險。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