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s.com Logo

日本央行內部壓力要求放棄模糊通膨指標,為升息鋪路

7 min read

日本銀行面臨通膨目標的內部壓力

日本銀行(BOJ)內部越來越多的人士呼籲放棄定義不明確的通膨指標。 主要是由於對第二輪價格效應的擔憂,一些委員會成員主張採取更鷹派的溝通方式,並更明確地指導未來升息的路徑。

日本銀行總裁植田和男為漸進式升息辯護,他認為專注於國內需求和工資增長強度的「潛在通膨」尚未達到央行 2% 的目標。 然而,問題在於「潛在通膨」缺乏單一明確的衡量標準,這使其成為批評者的目標。 批評者認為,儘管總體和核心通膨指標多年來一直超過目標,但日本銀行過度依賴這種模糊的指標來指導貨幣政策。

呼籲改變溝通策略

現在,甚至一些日本銀行委員會成員也呼籲調整溝通策略,轉向更鷹派的立場,並關注整體通膨。 他們擔心第二輪價格效應正在嵌入定價行為和公眾對未來通膨的預期中。

日本銀行 7 月份政策會議的會議紀錄顯示,一位成員表示:「在現階段,我們應該將溝通的核心從『潛在通膨』轉向實際價格變動及其前景,以及產出缺口和通膨預期。」 另一位成員表示,日本銀行必須更加重視價格上漲的風險,並考慮將溝通基調調整為「日本將實現 2% 的通膨」。

政府警告

日本政府最高經濟委員會的一些成員本月也警告說,日本銀行可能對不斷上漲的物價壓力過於樂觀——在公眾日益擔憂持續通膨的情況下,這顯然是在推動採取更鷹派的政策路徑。

上週會議上,諮詢機構的一位成員表示:「我擔心貨幣政策已經落後於形勢。」 他補充說,持續的物價上漲已經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通膨預期。

10 月的政策轉變?

日本銀行去年退出了長達十年的激進刺激計劃,並在 1 月將短期利率提高至 0.5%,理由是日本正接近可持續實現 2% 的通膨目標。 儘管央行已表示準備進一步升息,但美國關稅對經濟的影響迫使其在 5 月份下調了增長預期,並使下次升息時機的決策變得複雜。 隨著日本在 7 月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日本銀行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有所緩解。

在日本銀行的九位委員會成員中,田村直樹、高田創和小枝順子都強調,食品價格持續上漲可能會引發更廣泛、更持久的通膨風險。 誠然,委員會內部尚未就是否需要全面調整溝通策略達成共識。 一位成員在會議紀錄中指出,「潛在通膨」仍然是「指導政策的重要概念」。

但分析師表示,一些委員會成員公開呼籲調整鴿派溝通方式,突顯了委員會越來越關注不斷擴大的通膨壓力,這可能為未來幾個月甚至到 2026 年的升息鋪平道路。 日本 6 月份的核心消費者通膨年增率為 3.3%,連續三年多超過日本銀行 2% 的目標,主要是由於食品價格飆升 8.2%。 這種價格壓力促使委員會上個月提高了其核心通膨預測,並挑戰了日本銀行的觀點,即「潛在通膨(通過各種指標衡量,例如公眾對未來價格變動的預期)尚未達到 2%」。

資深日本銀行觀察家村丸奈緒美表示,日本銀行可能會在準備最早於 10 月升息時,逐步降低溝通中「潛在通膨」的概念。 她說:「我認為許多日本銀行官員開始意識到這個概念與現實不太一致。」 「隨著下次升息時機的臨近,我們可能會聽到更少關於這個概念的消息。」

通膨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重要的是要認識到,通膨不僅僅是日本的問題。 世界上許多國家正面臨著類似的挑戰。 通貨膨脹會削弱消費者的購買力,降低儲蓄的價值,並影響公司關於投資和擴張的決策。 世界各國央行正在採取措施控制通膨,包括提高利率和調整其他貨幣政策。 經濟學家和投資者都在密切關注這些行動對經濟增長和全球市場的影響。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