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指出,現行政府的移民執法政策正對本已趨弱的勞動力市場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外國媒體的一項調查預測,美國勞工部公佈的數據將顯示,7月份新增非農業就業崗位為11萬個,低於6月份的14.7萬個,也低於今年以來每月平均13萬個的水平。
在關稅政策帶來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正在減弱。待業工人數量的縮減更是直接抑制了就業增長,尤其是在農業、建築業、餐飲業和食品製造等高度依賴外籍勞工的行業。
勞工部數據顯示,自疫情後食品製造業就業大幅上升以來,今年幾乎陷入停滯。建築業在2025年上半年新增就業僅3.5萬個,而去年同期為10.4萬個。凱投宏觀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移民收緊已經開始對勞動力供給產生更為顯著的衝擊。」
據外國媒體統計,美國勞動力規模在6月減少13萬人,自年初以來累計下降36.4萬人。勞動力參與率上月降至62.3%,創2022年12月以來最低。穆迪分析公司的經濟學家但丁·德安東尼奧(Dante DeAntonio)指出,勞動力供給減少的另一大原因是嬰兒潮一代加速退休,但他強調:「移民問題目前才是主因。」
凱投宏觀的數據顯示,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拘押的移民人數已從2024年每月平均1.5萬增至今年6月初的近4萬。高盛補充稱,驅逐出境規模也從年初年化40萬上升到近期約60萬。此外,每年還有約10萬移民主動離開美國。
與此同時,高盛報告顯示,今年5月和6月,以庇護或人道主義理由入境美國的移民年化規模僅為30萬,遠低於去年的100萬至200萬。凱投宏觀指出,過去四個月美國外籍勞動力總量已減少逾100萬。穆迪則引用勞工部數據稱,僅5月就有創紀錄的540萬人退出勞動力市場。美國最高法院近期推翻了一項要求移民在被遣返前須證明會在第三國遭遇傷害的裁定,這可能使7月的拘捕和驅逐人數進一步上升。
在現行政府政策下,許多移民失去了「臨時保護身份」,這一身份原本允許他們因原籍國安全問題留在美國。「這導致企業流失了相當部分的勞動力,」內布拉斯加州律師艾米·佩克(Amy Peck)表示。她補充說,許多外籍工人從事的是洗碗、工廠搬運等低技能崗位。「即便提高工資,也很難吸引本土工人,」她說。餐館不得不提前關門或合併门店,製造商則削減班次。「他們只能想出一些創意性的辦法來應對勞動力不足,情況相當嚴峻,」佩克總結道。
這一局面堪稱逆轉。全國政策基金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19年至2024年,移民貢獻了全美88%的勞動力增長,緩解了疫情後普遍存在的用工荒,並幫助抑制了通貨膨脹。但國會預算辦公室和高盛的數據表明,2022年至2024年,美國淨移民(包括入境與出境)每年維持在260萬至330萬,如今已降至50萬,遠低於疫情前的90萬。
今年6月,外籍勞工在美國勞動力中的占比降至19.1%,而3月時為19.8%。穆迪經濟學家瑪麗莎·迪納塔萊(Marisa DiNatale)指出:「部分受影響行業的企業很難甚至根本無法替代失去的勞工。這不僅推高了工資成本,也迫使企業抬價來消化壓力,從而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她預計,移民相關的勞動力短缺可能使美國潛在年經濟增長率從2%降至1%。
美國就業市場因此出現了「割裂」的景象。在建築、酒店和農業等行業,雇主因移民收緊而缺工;而在白領崗位上,隨著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企業縮減招聘,導致求職者難覓職位。
整體而言,勞動力供給的減少大致抵消了需求疲軟的影響,推動6月失業率從4.2%微降至4.1%,接近歷史低位。但是,經濟學家普遍預計,7月的失業率將會回升至4.2%。凱投宏觀認為,穩定的失業率可能使美聯儲今年不急於降息,哪怕就業增長明顯放緩。但德安東尼奧則認為,即便失業率保持穩定,如果新增就業顯著下滑,美聯儲最終仍會被迫採取行動。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