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狀況三年來最寬鬆:降息難題
在要求聯準會恢復降息的政治壓力日益增加之際,主席鮑威爾正在監管著美國自2022年初開始升息以來最寬鬆的金融狀況。
誠然,關於聯準會下一步行動的複雜爭論涉及諸多議題,包括關稅對通貨膨脹的潛在影響、移民限制對薪資和就業增長的影響、高抵押貸款利率以及高昂的政府融資成本。
聯準會自身的模型顯示,相對於長期中性利率水平,當前政策仍略偏「限制性」——主要原因是通貨膨脹率仍高於目標、失業率接近歷史低點,且實際經濟增長已從第一季度的疲軟中反彈。然而,芝加哥聯準會的美國廣義金融狀況指數已降至三年多來最低,表明經濟中的融資環境極為充裕。
金融狀況寬鬆的原因
該指數涵蓋大量金融指標,從短期和長期利率到股票和能源價格均有涉及。其下滑的可能原因包括:美國股市從4月低點反彈至歷史新高、美元今年大幅貶值,以及原油價格自4月以來同比下跌約20%。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金融狀況指數,但它們大多傳遞相似信號。高盛的美國金融狀況指數已回落至去年末水平,距三年低點僅一步之遙。
金融狀況寬鬆的影響
這些數據帶來的主要啟示是:儘管貿易不確定性和借貸成本高企,整體經濟運行良好,有足夠的金融「氧氣」繼續前行——甚至可能「氧氣過足」,因為通貨膨脹率仍高於目標。
如果真是如此,即便聯準會未如總統川普每日要求的那樣進一步大幅降息,該央行目前的政策立場可能也比表面看起來更為寬鬆。聯準會認為政策利率仍然略具限制性。
降息的風險
如今的美國經濟中,就業機會充足,現金持有量也居高不下。在受到4月份關稅衝擊的嚴重打擊後,商業信心也出現反彈。週四,標普全球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商業活動創去年12月以來最快擴張速度。
第一季度末,美國家庭存款達4.46萬億美元,僅比2022年的紀錄峰值低不到1000億美元。與此同時,類現金貨幣市場基金資產本月初創下7.1萬億美元的紀錄。
財富效應對消費者支出的影響
美國股市持續刷新歷史高位,散戶投資者被視為需求的核心驅動力。甚至美國市場中更泡沫化的領域,如「迷因股」和加密代幣,也再度流行。
此時重啟降息可能為這股重燃的熱情添薪加柴——這成為聯準會謹慎行事的理由之一。儘管借貸成本和信貸被視為衡量支出的關鍵指標,但股市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影響力巨大。部分估算顯示,去年投資帶來的「財富效應」為美國消費支出貢獻了高達1%的增長。這一效應由20%直接持有股票的家庭和50%以上擁有退休帳戶的家庭推動。
川普認為聯準會將利率維持在過高水平,應降息逾3個百分點至1%,他的理由包括:高抵押貸款利率阻礙人們購房,以及美國政府借貸成本過高。
事實上,未來一年美國國債發行計劃可能相當龐大,這或許是白宮急於推動降息的關鍵原因。
因此,無論面臨何種政治壓力,即便關稅未推高通貨膨脹,聯準會在當前環境下可能也難以證明大幅降息的合理性。
潛在經濟影響分析
目前的經濟環境呈現出複雜的景象。 雖然降低利率可以刺激借貸和投資,從而可能促進經濟增長,但也存在加劇通貨膨脹壓力和膨脹資產泡沫的風險。 仔細監測經濟指標,例如通貨膨脹率、就業數據和消費者支出,對於做出有關貨幣政策的明智決策至關重要。 此外,透徹了解全球事件(例如貿易爭端和地緣政治不穩定)的潛在影響對於評估整體經濟前景和做出適當的政策調整至關重要。 重要的是要注意,經濟狀況可能會迅速變化,並且需要不斷評估情況以確保貨幣政策干預的有效性。
風險警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僅供參考。本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財務指導,也不代表 Markets.com 平台的立場。在進行股票、指數、外匯及商品的交易或價格預測時,請務必留意:差價合約(CFD)交易具有高度風險,可能導致資本虧損。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任何未來結果。此資訊此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也不應構成投資建議。所有英國散戶投資人皆被限制進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CFD)與點差交易。